心电图解析:心内膜下缺血后的那些变化

2015-03-24 14:23 来源:丁香园 作者:Tylen Chen
字体大小
- | +

患者男,84岁,既往有高血压和冠脉疾病病史,做过冠脉旁路搭桥手术。目前服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氢氯噻嗪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患者无明显不适。体格检查无特殊,但脉搏节律有异常。心电图如下所示:

QQ截图20150322165143.jpg

如图所示,患者心律不齐,但有很多个RR间期却是相同的。因此,患者处于规律出现不规则心率的状态。心率为75bpm。QRS波的形态基本相同,但第6和10个QRS波(↑)的形态却出现变化,而且在时间上也提前发生了。QRS间期正常(0.10s),电轴也正常(I和aVF导联上QRS波为正性)。

QRS波形态虽然正常,但在肢体导联上显示低电压,即每个肢体导联的QRS波幅都<5mm。另外,有一些胸前导联出现QRS波幅增大,V2导联上的S波为25mm(]),V5导联上的R波为15mm([)。以上现象符合左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的其中一项(SV2+RV5≥35mm)。I和V4-V6导联(^)上可见ST-T波异常,意味着心室肥大或许和复极化过程异常有关系。

以上表现都提示心内膜下缺血。心肌的血供和氧供主要来自心内膜下层(血液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因此,由于心室肥大的缘故可能存在心内膜下缺血。

QT/QTc间期正常(400/445ms)。尽管P波不明显,但在每一个长RR间期后都可以见到P波(*,v)。2次早搏之后的PR间期都是一样的(0.52s,↔)。许多QRS波可见T波切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切迹和随后出现QRS波之间的间期也是0.52s(↔),提示这些T波上的切迹实际上就是P波。因为这些P波在I、II、aVF和V4-V6导联为正性,所以有可能是房室传导阻滞或延缓的窦性心律。

图中由↑标识的2个QRS波形态与其他不同,比较宽,应该是室性期前收缩。虽然这些早搏波前都有P波(o),但其PR间期(┌┐)比窦性QRS波的短了很多(0.34s)。可见,这些早搏波与P波无关。

如图所示,在第4个QRS波后的长RR间期中可见P波(*),尽管其后也有1个QRS波(↓),但PR间期还是比窦性波的PR间期短(0.36s,┌—┐)。这提示这个QRS波改变与P波无关,形态又与窦性QRS波一样,属于交界性逸搏波。

另外,房性早搏波或许是由于长RR间期造成的,因为在这个早搏前的第4个QRS波末尾已经可以见到1个正性的早期波形(▼),而这在其他QRS波中并没有看到。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润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