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播散型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难治性乳糜胸

2016-11-13 08: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曹文浩
字体大小
- | +

来自日本长崎大学的 Takeshi Tanaka 等,报告了一例 HIV/AIDS 相关的播散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难治性乳糜胸,文章近期发表在 Thorax 杂志上。

病例介绍

患者,38 岁男性,2011 年 12 月曾因高热及急性腹痛入院,发现有腹部淋巴结肿大,且被诊断有 HIV 感染,血 CD4 计数为 25/mm³,病毒负荷量为 490000 /mL。为进一步诊治,该患者被转至作者所在科室。全身 CT 扫描后发现广泛分布的淋巴结肿大,尤其在腹部,但无腹水或胸腔积液(如图 1A,B)。

a-b.png
图 1(A)2011 年 CT 未见胸水(B)2011 年 CT 示巨大腹部肿大淋巴结

分别取患者大便、骨髓、腹部淋巴结标本送检做耐酸芽孢杆菌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对骨髓及淋巴结标本做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证实了播散型非结核分枝杆菌(热那亚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

随后对患者进行如下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拉替拉韦、替诺福韦、恩曲他滨联合用药)、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布丁、链霉素联合用药),以及使用强的松(0.5 mg/kg/d)预防免疫重建综合征。

经过 8 个月的治疗,患者腹部症状显著缓解,但巨型肿大淋巴结仍存在。2012 年 12 月(即治疗 1 年后),检查发现腹水及乳糜胸水(图 1C-F)。

c-ff.png
图 1(C)2012 年查及少量胸腔积液  (D)2012 年腹部肿大淋巴结增大  (E 和 F)证实乳糜胸

播散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胸导管阻塞或破坏,被认为可能是导致乳糜胸的原因。

2013 年 4 月检查示双侧胸水增多(图 1 G,H)。淋巴结闪烁造影证实了淋巴管阻塞及胸导管漏(图 2A-C)。

g-h.png
图 1 (G 和 H)2013 年 CT 示胸腔积液更多

a-c.jpg
图 2 动态淋巴结闪烁造影图像(A)在下肢注射示踪剂后 Tc-99m 淋巴结显像显示腹部存在淋巴管阻塞。(B)口服 I123 碘苯甲基十五烯酸进行胸导管造影,8 小时后,显示示踪剂聚集在肠道而不在胸部。(C)24 小时后,示踪剂出现在胸部。

讨论

既往研究认为非癌性、AIDS 相关的乳糜胸与卡波西肉瘤及结核有关,但是涉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未见报道。免疫球蛋白及 T 淋巴细胞持续丢失入胸腔积液,这将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故有理由认为此类患者预后通常很差,除非乳糜胸能被较好控制。

当然,还有很多别的干预措施可用于治疗乳糜胸,包括抽出胸水,饮食调节(禁食或低脂饮食),胸膜固定术,胸导管结扎。然而,目前研究现状表明仍然缺乏明确的指南(尤其在难治性病例上)。而免疫功能受损如 HIV/AIDS 患者,对乳糜胸的长期诊治指南需求则更加迫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