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外伤后的胸骨体节段性脱位,超声是最佳诊断手段

2017-04-06 20: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谭小米
字体大小
- | +

患儿女,3 岁,因嬉戏中前胸撞及电线杆后瓦式动作时局部胸痛就诊。查体示低热,血常规及腹部超声未见异常。院内观察 3 日后,突发气胸危象,且胸骨柄处新发一包块。复查血常规正常,X 线胸部正位片示包块不显著。

遂对包块行超声检查,正中矢状切面示肿块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第 2 节段间,与胸骨平面几乎呈 90º倾斜,其内见钙化,后伴声影,表面软组织肿胀(图 1),前方骨皮质不规则,考虑胸骨体第 1 节段脱位伴骨折。

屏幕快照 2017-02-14 18.05.02.png
图 1 胸骨正中矢状切面声像图示胸骨体第 1 节段旋转移位(箭头),其表面软组织肿胀

随后行胸部 CT 检查,见胸骨体第 1 节段呈 90 º旋转脱位,且该节段中间见一线性骨折,未移位,骨皮质局部不规则。该胸骨前方软组织肿胀,纵隔结构无明显异常(图 2)

屏幕快照 2017-02-14 18.05.13.png
图 2 胸骨 CT 重建矢状位骨窗(A)及软组织窗(B)示第 1 胸骨呈 90º旋转脱位(箭头),于胸骨体第 1 节段中段见一线性骨折,未移位,骨皮质局部不规则

考虑到患儿大多时候无明显临床症状,遂采取保守治疗。随访 2 周无异常。10 月后患儿仍无明显临床症状,胸部侧位片示第胸骨体第 1 节段部分重塑(图 3)。CT 示胸骨体第 1 节段部分骨溶解,呈骨坏死样表现,软组织无明显异常(图 4)。2 年后随访,超声示胸骨体第 1 节段旋转脱位伴部分骨化(图 5)。

屏幕快照 2017-02-14 18.05.26.png
图 3 10 月后随访,胸部侧位片示胸骨体第 1 节段部分重塑

屏幕快照 2017-02-14 18.05.56.png
图 4 10 月后随访:图左为胸骨 CT 重建矢状位骨窗,示第 1 胸骨(箭头)骨碎裂及骨吸收,表明骨坏死;胸骨体第 2 节段近段部分骨重塑;图右为胸骨体第 1 节段 CT 横断位软组织窗,示连续多个断面胸骨软组织前缘横向对齐(箭头),无软组织肿胀

屏幕快照 2017-02-14 18.06.08.png
图 5 首检 2 年后随访,胸骨正中矢状切面声像图示胸骨体第 1 节段移位,部分骨化(箭头)

上述病例为创伤后的儿童胸骨节段性脱位,系由 来自加拿大的 Nicolas 学者等人发表在 2017 年第 1 期的 J Clin Ultrasound 杂志上病例报道。

作者指出,胸骨体通常由 4 部分组成,在儿童早期逐渐骨化。由于儿童胸廓弹性较好,胸骨的创伤性疾病在临床中较少见,以第 1 节段性脱位最常见,多继发于胸部直接创伤,也可继发于骨髓炎,骨坏死等非创伤性因素。一些间接性外力也可致胸骨节段性脱位,如咳嗽,体操双杠运动等。患者常表现为局部胸痛及前胸壁畸形,重者可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胸骨节段性脱位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术式包括切开复位固定术,外科切除术,闭合复位术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受创胸骨最初可呈稍移位状态,随后 2 周内持续旋转,当旋转至 90º,其稳定性增强,一般在该过程中不引起明显内脏损伤。结合既往史及体格检查,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该类患儿,超声是其最佳的影像检查手段及随访方式。

胸骨骨折可由传统的胸片或 CT 诊断。有研究显示,超声对诊断胸骨骨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为 100%。超声表现较为典型,且安全无辐射,尤其适用于儿童人群,可作为第一线影像检查手段。

总之,胸骨节段性脱位常继发于胸部直接创伤,超声可作为其最佳影像检查手段,为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最佳方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德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