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协作 精准诊疗新高度:记「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第一届盟主论坛」召开

2018-07-23 10:37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8 年 7 月 21 日由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广东省胸部疾病协会、江苏省胸外科肺癌联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第一届盟主论坛」在苏州顺利召开。中国肺癌防治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以及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肺癌诊疗领域中青年专家 2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1.jpg
论坛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马海涛教授主持

 2.jpg
马海涛教授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致大会欢迎词。支修益教授指出,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团结全国胸外科领域学术带头人,联合多学科专家一道,共同推动中国胸外科领域肺癌诊疗规范化进程以及临床多中心多学科研究。同时希望通过胸外科盟主论坛的形式,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癌的早期发现与精准诊疗的作用,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努力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3.jpg
支修益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陈赞教授对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陈赞教授指出精准医疗是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方向,也是引领医学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新兴医疗理念和有效手段,我国胸外科在肺癌的诊治上始终牢牢把握精准医疗的理念,致力于国际精准医学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启了中国胸外科肺癌诊疗在精准医学的新篇章。

 4.jpg
陈赞教授

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谭为良主任致辞指出,肿瘤死亡占苏州居民死因的 29.6%,在肿瘤领域中加强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推动队伍建设是政府及卫计委的重要工作领域。谭为良主任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各位胸外科专家能在肺癌诊治领域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性诊疗规范,使百姓真正收益。

 5.jpg
谭为良主任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肺癌高发地区,据 2017 年中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新发 78.15 万例肺癌病例,其中死亡病例达到 62.64 万。《「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 2030 年实现总体癌症 5 年生存率提高 15%,如何降低肺癌死亡率成为攻关重点,早期肺癌筛查成为关键。与会众多专家围绕「早期肺癌 诊疗一体」、「前沿技术 微创精准」、「聚焦突变 长期生存」分享临床经验、新兴技术,共同探讨中国胸外科肺癌诊治的发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椿教授在《肺小结节定位和肺段切除规划》报告中指出,在胸外科肺段切除手术前运用 3D 成像技术,可以精确的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位置,降低传统穿刺定位时的偏差,同时可以辅助术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最终达到完全的解剖性的肺段切除术,提高术中操作的准确性。

 6.jpg
陈椿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在《人工智能指导的早期肺癌诊断与治疗》中,就人工智能时代胸外科诊疗的展望发表报告。胡坚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包括需求、供给和技术发展,在医院的布局包括院前管理、院内诊疗、院后康复以及药物研发,同时人工智能与外科的联系主要在于对疾病的诊断,精准诊断带来精准治疗和精准外科切除。胡坚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在病理诊断方面得到很好体现,为术中快速诊断肺小结节的良恶性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肺结节的发现、定位、定性与切除范围确定,可以与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完成标准化精准手术。

 7.jpg
胡坚教授

同时,天津市胸科医院孙大强教授就《肺癌的诊疗一体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君教授就《不插管胸腔镜手术和快速康复》,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刚教授就《ICG 荧光染色下指导的肺段切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就《近红外荧光胸导管现象及乳糜瘘治疗》、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就《胸外科 EGFR 突变 NSCLC 的全程管理策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海涛教授就《NSCLC 伴脑转移患者治疗策略》、David Planchard Gustave Roussy 就《PFS and PFS2, which one is the better relevant endpoint for EGFR TKI?》做了主题报告。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2017 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被正式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成为 2030 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大量的创新技术和应用软件进入医疗领域,特别是医学影像三维重建、肺部小结节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实践于临床。

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张勇东教授作《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典型成果做了介绍。

 8.jpg
张勇东教授

本次论坛围绕「人机协作 精准诊疗新高度」主题,为体现人工智能与临床应用的实际结合,特别举办了现场人机协作阅片体验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闾夏轶教授主持活动,并协同人工智能专家谢洪涛教授作现场解说。

 9.jpg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 支临床团队参与了阅片体验,团队成员由胸外科临床医生、影像科医生以及病理科医生组成。

 10.jp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团队

 11.jp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团队

 12.jpg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

 13.jpg
中日友好医院团队

以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马海涛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为首的专家纷纷指出,应大力推动并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组织多学科跨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肺部小结节精准诊疗和外科手术术前导航定位等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与临床实践。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快速高效的进行肺小结节自动检测识别,不仅可以大幅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肺部结节诊断准确率,从而为病人提供同质化的、高水平、精准诊疗服务。


编辑: 韦成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