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相比机械瓣而言患者们更加青睐于生物瓣膜置换。预计在未来几年里,那些已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将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出现生物瓣膜的退化。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对结构性瓣膜退化患者不失为一个更加微创的方法。然而,目前仍无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术后生存综合性评估的相关文献报道。
为了评估那些植入生物瓣膜后退化再次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后生存、预后等情况,来自加拿大温哥华圣保罗医院的Dvir教授等完成了该项研究,文章于2014年7月发表在JAMA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2007年至2013年5月多国家55个中心共459例植入的生物瓣退化后成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平均年龄为77.6岁,257例为男性患者,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死亡率风险预测的中位数为9.8%。
按手术植入生物瓣膜的大小分为三组,小瓣膜组(≤21mm;n=133);中等瓣膜组(>21mm和<25mm;n=176);大瓣膜组(≥25mm;n=139)。经导管植入的瓣膜支架包括扩张式球囊支架和自膨式支架两种。该研究主要的评估指标为术后生存率、卒中和纽约心功能分级。平均随访时间301天。
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瓣膜退化主要表现为瓣膜狭窄组(n=181);反流组(n=139);两者联合病变组(n=139)。狭窄组与反流组和联合病变组的患者相比其植入的生物小瓣膜比例较高,三组分别为37%,20.9%、26.6%。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术后一个月,35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发生卒中,存活的患者其中313例状态良好(纽约心功能分级为I/II)。1年总体生存率(OS)为83.2%(其中死亡患者62例)。
发生狭窄组患者、返流组患者和联合病变组患者的1年OS分别为76.6%、91.2%、83.9%;1年随访期内三组死亡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4、10、18;狭窄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最低,且三组间有显著差异(图1)。(点此查看)
图1. 植入生物瓣膜衰坏后的三组病变不同情况及其K-M曲线。
与中等瓣膜组(1年OS为81.8%,26例患者死亡)和大瓣膜组(93.3%,7例患者死亡)患者相比,小瓣膜组的患者1年OS最低(74.8%,27例患者死亡);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
图2. 植入生物瓣膜三种尺寸的不同情况及其K-M曲线。(点此查看)
总之,该注册中心的生物瓣膜退化患者再次成功行经主动脉瓣膜支架植入术后1年的OS为83.2%;植入生物小瓣膜患者的生存率较低,且植入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瓣膜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