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搭桥术后房颤增加术后晚期死亡率

2014-11-17 13:58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春晓
字体大小
- | +

术后新出现的房颤(POAF)是心脏外科很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有些研究表明,POAF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偏大、射血分数较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左心房扩大等有关。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POAF影响CABG患者术后的晚期死亡率。

然而,这些研究具有非均质性等局限性,CABG术后其它的并发症也可影响患者的晚期死亡率,这些并发症往往与POAF同时存在,有些研究忽视了这方面的影响,有些研究则采用多元的Cox模型进行分析。来自黎巴嫩的Laila Al-Shaar等进一步研究了POAF对CABG患者术后晚期死亡率的影响,发现POAF可增加CABG患者术后的死亡率。文章最近发表在ATS上。

该研究对1994-2007年来自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Adult Cardiac Surgery National数据库中单纯行CABG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共纳入6306名术后恢复顺利的CAB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无房颤病史,无合并的主动脉或瓣膜疾病,无围术期的其他并发症。患者被分成房颤组(n=1211, 68岁, 72%男性)和无房颤组(n=5094, 63岁, 70%男性)。

为减小搭桥数目、再血管化的完整性、输血量等对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对所有病人进行倾向性配对,以减小这些情况的干扰。1196例房颤患者进行1对1配对,993例房颤患者进行1对2配对,719例房颤患者进行1对3配对。Cox回归分析中,使用时间分段的风险比对房颤的影响进行量化。结果显示:0到18年的生存情况(图1)为,0到1年,风险比,1.18(95%可信区间,0.77-1.81);1到6年,风险比,1.37(95%可信区间,1.12-1.67);6到17年,风险比,1.25(95%可信区间,1.05-1.49)。房颤组患者生存情况明显偏差(图2)。

图1.JPG
图1:随时间的增加,房颤病人与非房颤病人出现死亡风险的比率。

图2.JPG
图2:行倾向性配对的房颤患者于非房颤患者Kaplan-Meier死亡率的比较。

该研究表明,POAF可增加CABG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因此,应对POAF的CABG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后随访。加强对心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减少术后房颤的发生,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春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