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可明显提高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迷走神经节主要位于心外膜的脂肪垫中,利用电生理标测技术对每个患者术中行迷走神经节定位,可明显提高外科消融的效果。如果大多数患者的迷走神经节具有相同的解剖位置,则可根据迷走神经节的解剖位置行神经节消融术。目前较少有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鉴于此,来自日本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的Shun-ichiro Sakamoto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房颤患者迷走神经节的位置,并进一步探讨解剖性迷走神经节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TS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间,30例行迷走神经节消融联合改良迷宫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心脏瓣膜病变。其中21例为永久性房颤,3例为持续性房颤,6例为阵发性房颤。前20例患者术中利用电生理标测进行迷走神经节定位后行神经节消融;根据前20例患者迷走神经节分布的解剖位置(图1),对后10例患者行解剖性迷走神经节消融(图2)。
图1:迷走神经节阳性神经节点的位置。
图2:解剖性迷走神经节消融术。
该研究发现,20%的患者阳性神经节分布在右上、下肺静脉区域,左上肺静脉区域,房间沟区域,左心房下部区域。其中左心房下部区域消融效果最为明显。与术中行电生理标测的迷走神经节消融的患者相比,行解剖性迷走神经节消融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心率波动更小。
该研究表明,根据迷走神经节的解剖位置行解剖性神经节消融术可很好的替代术中行电生理标测的神经节消融术,并能明显缩短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