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ncet:新型瓣膜全人工心脏临床应用 2 例

2015-10-20 22: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袁小帅
字体大小
- | +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 1969 年首例全机械心脏的诞生,人工心脏逐渐获得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近几十年来也有一些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产品问世。

一般认为,人工心脏移植后的血栓栓塞和出血是制约人工心脏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瓣膜生物制品的使用可有效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

来自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的 Carpentier 博士等研发了新型瓣膜型人工心脏(CARMAT TAH,C-TAH),阐述了装置特点和性能,并报导了其在 2 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近期发表在权威临床医学杂志 The Lancet。

C-TAH 是一类可植入的电液压起搏两心室泵。除电池外的所有部件都植入在心脏自然腔室切除后的心包内。

使用生物材料替代心脏需尽量符合人体血液动力学要求,以避免或降低血液出现剪切应力、湍流、溶血及停滞等可导致组织恶化及血栓形成的因素。对此 C-TAH 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该研究在法国 3 家心脏手术中心展开,患者纳入标准为:存在死亡威胁、不可逆双心室功能衰竭且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2 位男性患者进行了 C-TAH 植入手术。术中体外循环支持时间分别为 170 和 157 分钟,且均于手术 12 小时内拔管并进行心肺功能和精神状态的快速复苏。

患者 A 术后 23 天发生心脏压塞并再次进行介入治疗。术后提示出血障碍故停用抗凝药物。C-TAH 功能良好,心输出量为 4.8 –5.8 L/min。术后 78 天,患者死于设备故障。尸检发现虽有为期 50 天的不抗凝治疗,人工心脏亦无血栓形成。

患者 B 术后出现短期肾功能衰竭和心包积液,引流后无殊。患者于术后 150 天配便携式装置出院,并无其他技术支持。患者返家 4 月后出现低心排,再次尝试更换 C-TAH,但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由于此研究病例过少,并不能真实准确的获得 C-TAH 在终末期无法行心脏移植患者中开展治疗的数据。为此,Carpentier 博士已纳入更多符合标准的患者开展进一步研究。

综上,该研究证实新型瓣膜人工心脏在替代心脏移植的结果乐观,具有未来长期应用的可能。我们也期待不远的未来更多心脏替代手段的发展,为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治疗开拓新的道路。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