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 B 型夹层治疗应因症而异

2016-05-19 08: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庆伟
字体大小
- | +

1992 年来自美国耶鲁医学院的 Elefteriades 教授等认为急性 B 型夹层的治疗应视患者的症状不同而异,并提出了「视并发症而定的诊疗方案」。该方案认为存在特殊并发症:夹层破裂、潜在性破裂、缺血、灌注不足需急性手术治疗,不伴上述并发症的可先行药物控制。

该方案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同行的认可,期间 Elefteriades 教授在 1999 年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它进行改善,现已成为急性 B 型夹层的治疗准则。1992 年该方案被提出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技术刚刚兴起,死亡率较高,禁忌症也较多。

但随着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的发展,有研究者认为急性 B 型夹层患者即使不伴有并发症也应接受腔内修复术。为此 Elefteriades 教授等将 1999 年以来对该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 Ann Thorac Surg 上。

该研究选取 1999~2014 年在耶鲁医学院接受治疗的 123 名急性 B 型夹层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前者 58 例,后者 65 例。并发症组有 20 例未接受手术,最终筛选出 103 例严格按照「视并发症而定的诊疗方案」治疗的患者。

另外根据 Elefteriades 教授多年的理念,主动脉腔内有无内膜撕裂,患者的治疗方案也应不同。123 例患者分为:内膜片组和无内膜片组两组,前者可见撕裂的内膜片,后者无内膜撕裂,包括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和壁间血肿。

58 例并发症患者,按照「视并发症而定的诊疗方案」标准 38 例接受治疗:主动脉破裂及主动脉扩张患者接受主动脉置换手术,缺血患者接受「开窗」术,其余 20 例患者因暂时不接受手术抗搏动药物治疗。11 例住院期间死亡,存活的 9 例患者,2 例在随访期间接受手术治疗,其余 7 例未接受手术治疗。手术距离首次住院时间 7.8月。

上述 38 例并发症患者,首次住院期间死亡 7 例。药物治疗的非并发症患者 65 例住院期间均存活。其中 20 例患者出院后因并发缺血、夹层破裂等原因接受手术治疗,间隔 13.1 月。通过比较内膜组和无内膜组,后者的平均年龄较大,女性的比例也较高。同时,Elefteriades 教授等发现无内膜组 COPD 及房颤的比例也较内模组高。

123 名患者主动脉最大内径平均为 4.46 cm,在内膜组及无内膜组间无差异,但接受手术的患者主动脉最大内径较大,在 123 例患者中如此,89 例内膜患者中亦如此。58 例并发症患者,各并发症的构成比分别为:破裂 60%,血管类并发症 28%,扩张 29%,下肢缺血 17%,肾缺血 10%,腹部缺血 9%,脊髓缺血 3%。

该研究发现,冠心病及最大主动脉内径超过 5 cm, 是内膜组需接受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视并发症而定的诊疗方案」治疗的 103 名患者,1 年,3 年,5 年,10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83%,78%,71%,47%,与性别年龄匹配的居民生存曲线对比可知,术后十年死亡率较高,但术后 1 年之后的斜率无差异。

比较并发症组及非并发症组的生存发现,后者的生存率较大,Elefteriades  教授等认为可能与夹层术后 1 年内死亡率较高有关。非并发症组与性别年龄匹配的生存曲线在术后 6 年无明显差异。

Elefteriades 教授等认为 B 型夹层的凶险程度较 A 型夹层低,不伴有特殊并发症的患者经药物抗搏动治疗后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急性 B 型夹层患者的治疗应因证而异。经过「视并发症而定的诊疗方案」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可作为各类新型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并发症患者的对比标准。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