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五届中山胸部微创论坛暨腔镜高级研讨班上,Mark K. Ferguson 教授就minimal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一题做了精彩发言,回顾了微创胸腔镜的发展并分享了他在芝加哥大学的经验。
会后,Ferguson教授接受JTD杂志编辑专刊,对微创外科医生的培养,以及中国微创手术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Ferguson教授表示,机器人手术在微创手术中的角色还是有一定争议。当前VATS的优势已经很明显,相对来说,机器人的优势并不是很突出。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第一,机器人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机器人手术方法还难以形成规范。第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机器人手术的器械和手术费用高昂,对于医院和患者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从技术上来说,现阶段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还很大的进步空间。虽然争议不断,他也期待机器人手术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微创手术在肺癌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已逐步形成治疗规范,成为标准化治疗,其在食管癌的地位还在探索中。Ferguson教授提到微创手术要成为标准化治疗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其肿瘤疗效还不是很明确。
此外,食管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并不多发,而东方国家像中国的食管癌病例数相对较大,期待中国的研究团队在这个领域有很多的研究进展,共同解决现阶段的一些问题。
在提到中国外科医生在微创手术中的作用时,Ferguson看到中国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但是也指出要进一步发展还有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一个可能还是费用问题。
在西方,医保制度比较健全,国民就医费用很大部分由医保解决。据他了解,在中国,情况可能有点不一样。高昂的培训、器械费用都是医院要考虑的问题,而最终这个费用大部分还是要转嫁到患者,要普及就更有挑战性了。
Ferguson教授认为,中国的病例比较多,这是无可比拟的数据库优势,所以中国在标准化治疗的制定上很有话语权。他也指出中国医生跟其他国家多交流,跟国际接轨。他觉得杂志平台例如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JTD杂志)等都是获取最新临床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
他给年轻外科医生的建议是,要注重到多个中心学习,特别要争取到国外机构学习的机会,因为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特长,博取所长才能不断进步,一味在自己的圈子专研,可能会陷入走出桎梏。
此外,他表示虽然芝加哥大学在北京有设立国际交流中心,当前他们那边跟中国的国际合作并不多,日前他们团队还在探索芝加哥大学跟中国相关机构合作培训的可能性,希望在不久就能启动相关项目,让中美之间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关于论文写作,Ferguson教授作为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杂志的副主编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始终以文章本身的质量为核心,如提供可靠数据和提出可行的方案。二是必须保证语言表达正确性。
建议邀请native speaker来帮忙修改语言,不然语言问题可能会让编辑对文章质量产生怀疑而在初审就拒稿。最后是稿件写作要遵循杂志的读者须知,根据文章内容跟杂志的匹配度去选合适的杂志。
笔者:黎少灵,Corresponding editor of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Annal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本文来自科研时间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