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S 专刊:肺外科何以更“微创”?

2014-06-23 18:11 来源:科研时间微信 作者:刘成武、刘伦旭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本文是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JTD)杂志即将推出的2014年ESTS大会专刊 “胸外科手术:欧洲视角”中“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s—the European experience”一文的解读,该专刊由ESTS大会秘书长 Alessandro Brunelli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已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第22届欧洲普胸外科大会与读者见面。

近期,JTD杂志联合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ESTS))推出专刊:“胸外科手术:欧洲视角”(European Perspectives in Thoracic Surgery)以飧读者,分享了欧洲胸外科同行的经验与见解,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欧洲胸外科全貌,同时审视自己的工作。

其中,Dr. Kostas Papagiannopoulos等在《VATS anatomic lung resections-The European experience》一文中详尽归纳总结了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的发展历程及欧洲经验,当中有经验总结、有共识,亦给我们余留思考空间。在此,我们亦分享一些有关“微创”肺外科的观点与看法,以供同行讨论。

随着理念、方法、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微创”已逐渐成为肺外科手术的主流与趋势。胸腔镜肺切除术极大地减少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更低,术后疼痛程度轻且缓解快,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小,更好地保护了肺功能,减少了术后创伤因子的产生,更好地保护了免疫功能,患者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更好,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同时,大量研究表明胸腔镜肺癌切除在远期生存方面不输传统开胸手术,甚至更优。目前,胸腔镜肺切除已广泛获得胸外科医师及患者亲睐。此外,胸腔镜手术技术也在逐渐细化并日臻完善,难度更大的解剖性肺段切除、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肺叶切除、大肿瘤(直径大于5cm)切除、全肺切除、甚至肺上沟瘤的手术治疗,亦能通过胸腔镜手术顺利完成,极大地丰富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适应症。

中转开胸曾被认为是胸腔镜肺切除术的主要风险之一,但亦有研究报道指出:中转开胸并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也不会对患者远期生存造成负性影响。经过国内外胸外科专家的不懈探索,更流畅精细的操作,更少的副损伤,更少的出血,更短的手术、麻醉时间等等,使胸腔镜肺切除术在技术层面上展现着“微创”的“极致”。

然而,更广义的“微创”还应包括:针对不同的病变性质选择更加合理的切除范围与方式(如:早期肺癌该依据不同特征选择肺叶切除、肺段切除甚至楔形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基于肺叶特定淋巴结清扫、淋巴结采样甚至不清扫淋巴结?);切口更少而小(如:正在兴起的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诊治环节更加简化(如:肺癌微创诊治一体化,利用传统多孔胸腔镜甚至单孔胸腔镜技术实现同期“既诊且治”);术后“快速康复”等。

“微创”肺外科的理念和内容正不断丰富,以胸腔镜肺切除为基础与核心的“微创”肺外科势必成为肺部疾病手术治疗的主流,而传统开胸手术将逐渐升级为胸腔镜肺切除的补充。

笔者:刘伦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室主任,中国微创胸外科领域领军者之一,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肺癌专家。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肺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等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副主编,《Thoracic Cancer》 (SCI 收录)、《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肺癌杂志》等刊物编委。

笔者:刘成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外科学硕士;2010.09 – 2012.09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12.09至今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攻读外科学(胸外科)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普通胸部疾病(食管、纵隔和肺)的外科治疗及肺癌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 4篇。

本文来自科研时间微信

编辑: 赵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