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胜利闭幕

2014-11-13 23:5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014年 11 月 1日上午8时,第三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暨胸部微创新技术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在浙江省宁波市盛大开幕。

会议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快速康复中心、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诊治中心、宁波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浙江省抗癌协会共同主办。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胸腔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宁波市医学会协办。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共200多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医生同仁出席。会议邀请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学,并安排有手术直播和录像展播,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研讨胸部疾病规范化、个体化、及微创化治疗,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平台,和增加与会者的交流互动的机会。

QQ图片20141113234657.jpg
大会合影

宁波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励新建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主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长张逊教授,浙江省抗癌协会胡霞青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院长阮列敏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IMG_1470.JPG
大会主席胡坚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言

胸部疾病微创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带动了胸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随着胸腔镜技术的进步及设备更新,以及对胸部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目前胸部肿瘤的诊治已经全面步入规范化、个体化及微创化时代,全胸腔镜肺癌根治、肺段切除、袖式切除、食管癌根治、肺癌射频消融治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纵隔镜等微创技术已成熟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前两届西子论坛在胸腔镜技术的推广和向基层辐射方面做了很多全面细致的工作,目前胸腔镜微创技术新诊疗体系的建立也已经开始进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会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大的支持力度开展向胸腔镜微创技术的基层辐射推广工作。

IMG_1583.JPG
会议现场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会长、天津胸科医院张逊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胸外科微创技术现状,并分析了肺移植、食管癌微创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技术目前的开展状况及遇到的问题。张逊教授指出,微创技术进步的同时,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给广大医生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以使他们尽快掌握。同时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开展。

IMG_1429.JPG
张逊教授作报告

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胸外科主任刘伦旭教授就“肺癌微创手术治疗热点”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理念和经验。福建协和医院陈椿教授、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昶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涂远荣教授等专家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报告。

下午的会议分为肺微创外科和食管微创外科两个分会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琼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励新建教授、上海中山医院王向东教授、上海仁济医院曹子昂教授等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

IMG_1619_副本.jpg
曹子昂教授作报告

11月2日,主办方安排所有与会人员抵达宁波市第一医院,进行手术直播演示及研讨互动,会议在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手术展示及现场观众的赞叹声中圆满落幕。

IMG_2826.JPG
自2013年11月浙江大学与宁波市政府签订医学合作协议,宁波市第一医院授牌“浙江大学宁波医院” 以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宁波市第一人民医院展开了多学科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本届胸部肿瘤西子论坛即是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与宁波市第一医院胸外科通力合作,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场难得的学术盛会。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简介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是浙江省创建最早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是省内胸外科领域的带头学科,其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 平。2002年成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成为浙江大学第一个胸外科博士学位点,2007年成为卫生部首批胸外科住院医生培训基地,2010 年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胸外科专业组,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创新学科(肺移植学)。

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41人,其中教授2名、高级职称医师12 名,主管护师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目前在读博士生5名,硕士生16名,留学生2名,每年接收来自国内、外的进修人员约20余人。

科室现有床位75张,年住院病人2500余人次,年手术量2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超过20000人次,上述各项指标在省内遥遥领先,并居整个华东地区和 全国前列。科室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非常雄厚,在肺癌、食道癌、气胸、纵隔肿瘤、手汗症等各类疾病的诊治上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胸腔镜手术蓬勃发展,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及肺叶切除术年手术量稳定在500台以上,在省内遥遥领先,在全国享有一定盛誉。Pancoast及局部晚期肿瘤等高难度手术治疗方 面,无论在手术术式的种类还是数量上均处全国领先水平。科室购置有ECMO、纵隔镜、EBUS等高精尖设备,使得我科一跃成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肺癌系统化诊疗中心,能够在肺癌的细胞层面以及基因层面完成精确的术前诊断,病理分期和合理的系统诊疗。

作为全国少有的兼具内科与外科腔镜的肺癌系统化诊疗中心,病 区还内设气管镜介入治疗中心,常规开展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以及经超声支气管镜穿刺活检(EBUS-TBNA)。同时科室拥有自己的ECMO团队,便于抢 救危重病人。2000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方面奋起直追,短期内连续3例高难度肺移植手术的成功实现了浙江地区肺移植零的突破,并填补 了省内空白。科室设有独立的肺移植实验室,并配备专职实验室人员。

科室有很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973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1项,主持浙江省级科研课题21项,目前科学研究主要方向有:1、肺移植以及心肺联合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3、各类微创手术实用技术研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 项,省部级奖项5项,先后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5篇,一篇文章被《柳叶刀》收录(影响因子:30.2)。主持、参加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实验。

目前承担全省大多数地市级及以下的胸外专科医师培养,是浙江省的胸外科医师培训基地。长期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学 专业教学工作,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省内外多家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教学工作及全国各地进修医师的胸外科教学培训工作,并参编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撑卫 生部统编教材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外科学》教材。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快速康复中心简介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于2014年11月在城战院区成立了快速康复中心,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论,该理论是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将麻醉学、疼痛控制及外科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术后护理方法的改进相结合,以减少或降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创伤应激,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出现的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类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案,都经大量病例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得到循证医学证实的。本中心的设立就为了将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和措施落实到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胸腔镜手术及各类胸外科微创介入技术;遵循尽早拔除各种导管的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活动、早期进食、缩短肠道准备时间及无痛管理等。胸外科快速康复中心未来将为胸外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福音。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1年成立独立的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在科主任赵琼教授的领导下,致力于为肺癌、食管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 个 体化综合治疗。依托浙医一院雄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提下,提倡专病专治,致力于胸部肿瘤的个体化诊治工作,联合胸外科、放疗科专 家, 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的全程全家跟踪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提高与改善胸部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科室现有床位40张,年住院病人3000余人次,科室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病房环境舒适优雅。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0位,其中医生10名,护士 20 名,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咨询。目前开设专科病房和门诊,为每一位胸部肿瘤患者制定科学、规范、个体化的诊治方案,愿竭诚 为广大 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和咨询服务。

主要诊治范围如下:

1、肺部良恶性肿瘤,包括肺部肿块的鉴别和早期肺癌的诊断,中晚期患者的综合治疗及随访。

2、食管癌的诊治。

3、纵隔肿瘤、胸腺肿瘤、恶性淋巴瘤等胸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4、胸膜间皮瘤等胸膜肿瘤的综合诊治。

5、恶性肿瘤肺部转移的诊治。

科室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参国家基金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科研主要方向集中于:1、肺癌的发病及诊治机制进展;2、食管癌分子靶标的研究进展;3、胸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主持参加多项国内肿瘤相关临床实验。

编辑: 赵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