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年的新发肺癌病例已经突破 80 万例,同期每年因肺癌死亡高达 70 万例,癌症的死亡已经位列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因此,肺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我国慢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如何对早期肺癌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呢?现在有哪些新的诊治方法呢?
在第六届国际胸部肿瘤西子论坛上,丁香园采访了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高树庚教授,共同交流早期肺癌的诊治相关问题。
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 2030 计划指出:到 2030 年我国癌症死亡率下降 15%。作为癌症死亡的第一杀手——肺癌,是首当其冲的癌种。
支修益教授
早期筛查+低剂量 CT+液体活检帮助肺癌的早诊断
「在医院中一经诊断的肺癌患者大部分都是晚期病人,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支修益教授提到,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医生应走出医院和诊室,走向社会开展肺癌的筛查、早诊、科普宣传。
肺癌早期筛查强调「两高一低」,首先锁定肺癌高发地区,然后锁定高发人群,之后采用胸部低剂量 CT 进行扫描。支修益教授强调,对于中老年人群的肺癌高危患者,一定要定期拍胸部 CT 并保存底片,有助于日后对早期肺癌的诊断。
「并非肺内小结节都是肺癌,初筛发现小结节的患者不必惊慌」,支修益教授不赞同初筛发现的肺内结节(特别是<1 cm 的结节)发现后就做手术。建议通过观察和液体活检来进行确诊。
基因检测、DNA 甲基化、外泌体、肿瘤抗体、肿瘤标志物等都是液体活检的方法。联合液体活检与低剂量 CT 等可协助肺内结节进行早期确诊,进而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
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仍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早期肺癌治疗的标准
国际上和国内目前的指南中,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是早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支修益教授提到「2007 年,美国、日本、中国北京开始对肺叶结节<2 cm 的早期肺癌进行亚肺叶切除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没有得到明确结论。」
「对于有内淋巴结、II 期的早期肺癌患者,必须进行手术。」支修益教授说到,但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术后必须进行辅助化疗。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术后的靶向药物辅助治疗也在研究之中。
高树庚教授
早期肺癌的治疗向微创、精准方向发展
高树庚教授指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目前正在发生 4 个比较大的变化:
1. 早期肺癌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患者腺癌或完全病变。
2. 正在逐渐打破「肺叶切除」金标准的观念,对于临床 IA 期的周围性(<2 cm)非小细胞肺癌部分肺叶切除的前期研究显示:部分切除与肺叶切除基本相当。肺叶部分切除,为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肺功能,对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3.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向精准清扫转变。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没有淋巴结转移,不必要做大面积的清扫。医生应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术前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一个范围相对小、又不影响疗效的清扫范围。
4.辅助治疗向精准治疗发展。肺癌的病理亚型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早期对 IA 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不做任何辅助治疗,但病理分型中如有恶性的亚型,建议对于恶性的亚型需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掌握可能改变的靶点,用相应的药物较早的进行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高树庚教授强调:肺癌的早期诊断,对病变部位精准定位,缩小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精准的药物干预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将是肺癌最终治疗的模式。
ERAS「加速康复外科」正向多学科发展
加速康复外科(ERAS)用以减轻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同时降低住院费用。
「ERAS 进入中国已有十多年,随着专家共识的不断普及,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应用到临床的 ERAS 理念和学科会越来越多。」支修益教授指出,在中华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学会胸外科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外科分会的推动下正在向多个学科发展。
支修益教授指出,ERAS 的建设需要以政府卫生管理部门主导,学会、协会提供平台,专家、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以及社会媒体的不断推动,才能将中国的 ERAS 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