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正日益攀升,虽然其总体5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并不乐观。研究表明,局部晚期食管癌手术后行放化疗治疗(CRT)是该部分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为避免过度治疗以及提供这部分患者最优治疗方案,治疗前准确确定分期至关重要。
事实上,术前的影像学分期存在局限。Liberale教授等研究发现PET对食管癌远处转移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38%、81%和67%,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为88%。但这仍并不适合为食管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临床上,当影像学提示远处可能有转移,未选择手术时病理很难确诊,再者患者接受CRT治疗后无法挽回。鉴于此,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胸心外科的Mark F. Berry教授等完成了该项研究,文章最近发表于Ann Surg Oncol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2003-2009年共220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CRT治疗的患者。患者通过CT(72%),EUS(73%),PET(80%)等方式分期;并分为远处无可疑转移组(n=149)和可疑远处转移组(n=71)。腺癌(n=178),鳞癌(n=36)。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年。
据最初成像结果显示,71例(32%)患者远处可疑有转移病灶,该部分患者行食管切除术后接受CRT治疗,可疑远处转移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4.8%。远处无可疑转移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4%,两组无显著差别(图1)。
图1,远处无可疑转移组和可疑远处转移组患者K-M曲线。
10例术后患者经病理证实有远处转移时,生存期均不到2.5年。亚组分析发现,远处无可疑转移组和远处非肝转移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26.1%,怀疑远处为肝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9%,这两部分患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图2)。
图2,蓝线为远处无可疑转移组和远处疑肝外转移K-M曲线;黄线为怀疑远处为肝转移患者K-M曲线。
从该研究看来,治疗前成像(PET)提示可能存在肝转移和患者术中确认有转移时,这部分患者手术切除于生存无益。然而,治疗前成像显示怀疑为肝外转移时,该部分局部晚期食管癌建议手术。